游客
题文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四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四,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名称、主要标志。
(2)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请概述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评价世界市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言论,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李又发表了《焦土抗战与民族复兴》等一系列文章,阐述其基本主张,即在政治上为了发动举国一致的对日战争,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纵使全国化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在军事上,必须是总动员的全面战,而非局部战;是主动的进攻战,而非单纯的防御战;是游击战、运动战、坚壁清野相结合的长期消耗战,而非速决战。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1月20日,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遵照军委会关于确保鲁南、苏北,持久抗战的指示,制定了本战区的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一、保守鲁省大部及苏北地域,与敌行持久抗战。二、作战初期,应扼守黄河及沿海要点,直接阻止敌人之侵入;不得已时,亦须逐次诱敌深入鲁南及苏北地区,准备会战,予以极大打击,获得最后胜利。”
——[美]陈福霖莫济杰主编《新桂系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宗仁的抗日主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活动。

能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2)以“能源与社会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时间
历史资料
1700年
英国决定以煤作为能源基础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设计制造的蒸汽轮船“克莱蒙特”号试航成功
1831年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59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82年
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建成
1886年
戴姆勒制造出第一辆用汽油机驱动的汽车
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
1994年
中国大亚湾核电站投入运行

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材料二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77~1882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
材料三“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国两制
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1875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以下是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在社会领域方面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领域
马丁·路德
加尔文
个人与社会
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认为一切职业都是有价值的,符合上帝道义的
强调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
经济方面
倾向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农业、手工业,最后才是商业
在财富观念上,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
政治方面
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世俗领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领域
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但对于不义的世俗权力,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

——据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整理
(1)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是一个宗教“煽动家……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2)对比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结合材料,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

波音公司的历史映射出一部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起步
1916年公司创办。当年即获得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订单,波音公司从此站稳脚跟,军用机研制和生产成为其主要业务。
片段二拆分和发展
20年代,波音公司业务发展到航空运营。1934年美国政府状告其垄断,根据《空邮法案》“飞机及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商不能与航空公司有任何联系”的规定,波音公司被强行拆分,仅保留航空制造部分。
3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大型轰炸机。1935年开始生产的B-17和1942年制成的B-29重型轰炸机,在二次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继续研制生产出B-47、B-52重型轰炸机和KC-135空中加油机等,成为世界航空工业巨头。
片段三建立“波音帝国”
战后,波音公司利用战时积累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全力进行大型喷气运输机的研发制造。60年代中期,公司重心转向大型民用喷气飞机制造。1957年研制成功波音707喷气式民用客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展了从波音727到777等系列型号,牢牢占据世界喷气式客机市场的头把交椅。1996年,收购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1997年,兼并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商麦道公司;2000年,收购休斯航天和通讯业务分部。目前,波音的用户遍布145个国家,业务部门分布于美国和全球60多个国家,共有雇员约20万名。
(1)据片段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音公司起步时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段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波音公司拆分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3)据片段三,归纳波音公司空前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发展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