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 B.能进行A过程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 |
|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 D.能进行B过程的生物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
如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O~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 |
| B.B~C段种内斗争最激烈 |
| C.为有效防止鼠疫,最好将种群密度控制在B点 |
|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鼠,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
|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
|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在寒冷环境和低血糖的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 |
|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
| C.水盐调节的神经中枢与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相同 |
| D.激素发挥作用离不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
过肺部进入血液。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同时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 |
|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
|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 |
| D.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
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 |
| D.局麻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