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瓜。
材料一 按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24个,其中滨海城市有杭州、泉州、广州三城,占1 /8比例.其后至2009年增补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10座,滨海城市有上述三市,另有上海、天津、宁波、福州、津州、潮州、临海(台州)、青岛、雷州等共计12座,所占比例不足11 /100.作为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西安、洛阳、北京、成都等名都名城,以及主要都城间的交通路线,均位于内地。
——徐勇《中国海岸城市带形成与新世纪地缘政治研究》
材料二 1842年8月”日在下关江面的英军皋华丽号军舰之中,清廷被迫签仃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111让香港,开放“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58年《中英条约》、《中法条约》又规定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等沿海口岸,以及长江的汉口等城镇为通商口岸.晚清中国终于被迫结束锁国状态,按不平等条约方式揭开了开国序幕,从而出现了海岸线上的首批口岸城市。
——徐勇《中国海岸城市带形成与新世纪地缘政治研究》
材料三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根据百度百科“对外开放”整理
材料四 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消除了大陆海岸线与海岸城市的主权分割的政治障碍,标志着以环渤海城市群,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支撑的海岸城市带正式形成,从而拉开了传统中国全面跨入海洋时代的序幕。
——徐勇《中国海岸城市带形成与新世纪地缘政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近代海岸城市兴起的影响。(9分)
(3)材料三、材料四所述有何意义?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演变轨迹。(10分)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型的共和国”创新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l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
(1)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
(2)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并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我们不能只有有所的,也要有所风险;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于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形势?
(2)用自己的话扼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一中的“后退”指的是什么?造成后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