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甲中细胞C和细胞D的名称分别为 。
(2)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甲所示调节机制中,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等三类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
过 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
(3)图甲中的A器官某区域出现病理损伤后,表现出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可推测该器官受损后,引起 缺乏。
(4)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
(5)人体的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图乙表示尿意的形成及排尿的调控过程。
①当膀胱充盈时,人产生尿意。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用恰当文字和图乙中的符号,写出尿意产生过程。 。
②据图乙分析,若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将可能随时出现 现象,其原因是 。
③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
于 反馈调节。
(12分)图表示某植物细胞中部分结构发生反应的示意图。A-L字母表示物质;x1—x4表示B物质量的变化过程,y1—y4表示L物质量的变化过程;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分别写出图22中物质A、B、L的名称、、。
(2).I生成J的过程名称是;③过程的场所是;④循环过程的场所是。过程①、②、③中,F产量最大的过程是。
(3).若x3=x4,则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关系为。若x4=y4,则下列有关等式在数值上成立的是(多选)。
A.x4=y1-y2 B.x2=x1-y4
C.y2=y3-x1 D.x1=x2+x4
(4).在有光条件下,用14C标记小麦吸收的L进入图22的物质代谢过程,则14C在图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字母等表示)。
(8分)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A、B、E细胞名称:ABE。
(2).伤口处A细胞数量突增,这一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3).细菌感染引起机体发烧,适度体温升高可以通过来提高免疫反应速率。
(4).图中③、④过程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体液/细胞)免疫过程。
(5).b、c物质分别是、。
下图一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细胞核中某结构及其成分。①—⑥表示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结构应在下能观察。从图一中可看出,通过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有、 、。
(2).若图一表示动物胰脏内的细胞,④可能为(多选)。
A.胰脂肪酶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抗体
(3).组成图二中⑥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4).图二中基因1和基因2的差异实质表现在。
(5).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下列物质经核孔复合体向细胞核方向运输的是(多选)。
A.tRNA 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 D.mRNA
(12分)
现代生物技术制备H7N9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请回答问题。
(1)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②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尾端必须有____________,标记基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3)从分子水平上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4)若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作为疫苗。
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分析,比较甲、乙两种番茄,土壤含水量对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影响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不同”)。当土壤含水量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70%时,土壤含水量不成为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
(2)为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02浓度。结果如图2。
①综合图1和图2分析,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②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______________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0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_______________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3)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