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取6支大小一样的洁净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1
2 mL水+1 cm3瘦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2
2 mL新鲜分泌物+1 cm3瘦肉块
室温
瘦肉块明显变化
3
2 mL新鲜分泌物+1 cm3瘦肉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4
2 mL水+1 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5
2 mL新鲜分泌物+1 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6
2 mL新鲜分泌物+1 cm3马铃薯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1)此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
(2)试管1和试管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试管3与试管2的现象不同,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_____的影响。
(4)猪笼草捕食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___________元素的一种适应。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A~E代表相关过程或反应阶段,a~e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c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
(2)与乳酸菌的细胞呼吸相比,图中植物细胞呼吸过程中特有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在___________(填细胞器)。
(3)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植物某器官呼吸作用消耗O2和产生CO2的量分别是4mol和6mol,则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倍。
(4)干早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图中反应过程___________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图中反应过程___________受阻。

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1)实验一: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B、C两试管哪个更绿?___________。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长时间存活吗?___________。
(2)实验二: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当反应进行到0.5s时,发现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当反应进行到5s时,14C还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0.5s时,C5的含量较高,若要降低其含量,可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ATP、[H]和14CO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光合作用中类囊体薄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在基质中加入ATP、[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反应能否进行?___________。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
(2)作为对照实验,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而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时,有同学建议进行定量实验,以不同pH下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曲线图。该建议中,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_。

填概念图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某科研所欲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正常的鼷鼠
未接种
+

正常的鼷鼠
接种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未接种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接种
+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
接种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_____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题干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____免疫彻底消灭它。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实验结论,对实验组还需进行以下处理:________。
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