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O32-
HCO3-
Ca2+
微溶
不溶
可溶
Mg2+
不溶
微溶
可溶

根据上述物质的溶解性,小组同学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提出问题】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是否含有Ca(OH)2和MgCO3呢?
【实验方案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里加入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
 
水垢中无Ca(OH)2

【实验方案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按上图组装后,将9.8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精确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g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再次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4.4g(注意: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的混合物)。
【实验讨论】
(1)加入药品前应                ;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2)C装置的作用是:     __       
(3)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        g。通过计算说明该水垢中      (填序号)含MgCO3
A.一定      B.一定不     C.可能     D.无法确定
【实验方案3】定量探究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另取质量为9.8g的水垢试样,加入7.3%稀盐酸与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110 g。结合以上数据和实验结论,计算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反思】缺少F装置会使所测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填写“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共6分)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_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_______。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__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
出现
猜想二成立

【继续探究】某同学想探究黑色粉末可能是铁,你想到的物理方法是

(9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
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能吸收CO2),
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推入H2O2溶液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包括事例(填序号)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请回答20~22题。
【交流与评价】
(1)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活动与探究】
(2)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3)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请回答20~22题。
【交流与评价】
(1)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活动与探究】
(2)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3)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