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请回答20~22题。
【交流与评价】
(1)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活动与探究】
(2)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                        ,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3)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肥厂生产合成氨(NH3)的原料是煤、空气、水,生产简要流程如下(合成塔中需高温、高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化塔的作用是,液氨储槽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煤气发生炉中的主要反应为:①C+O2 =CO2;②C+H2O=CO+H2。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所需要达到的炉内温度,据此判断:反应②(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
(3)若煤气发生炉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氧气残留过多,则(填“需要”或“不需要”)除去,理由是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情况①正确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Ⅱ.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的方法检验。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研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________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
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溶液
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________色

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操作二的名称是
(2)固体A中一定含有
(3)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B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其实验目的是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2)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B装置中长颈漏斗虽可随时添加液体,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可选择C组中(填序号)来取代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