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两会期间,民革、台盟、台联各位委员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向全国政协提出议案千件,内容涉及法治、文化、两岸关系等多方面,其中涉及台湾的就有12件,如促进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深化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加强两岸国学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台盟等民主党派的特色。
材料二:2015年3月,以“一展民俗风采 共承两岸文脉”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内容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各大类别,并分别以舞台表演、手工技艺互动、美食分享品尝、图文展板等形式呈现,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发动市民拿起手机“集赞”得奖品。在两岸民俗展演版块的木偶戏专场,人们欣赏到来自台湾与泉州的木偶剧团的同台献艺,感受到了两岸源出一脉又各有发展的布袋木偶戏的精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的意义。
(3)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人们欣赏到来自台湾与泉州的木偶剧团的同台献艺,感受到了两岸源出一脉又各有发展的布袋木偶戏的精彩。”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有俗语:“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其“贾而好儒”的特点使其推崇“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德,这种以儒道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至今仍是现代商业所推崇的准则之一,但徽商也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及“农本位”“官本位”“有商无工”等弊病。
材料二时代造就了新徽商。在沉寂了一百多年之后,新徽商在继承徽商“诚信、好儒、重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在新时代的经济领域里纵马驰骋,创造出了“奇瑞”“江淮”“海螺”“丰原”“洽洽”等知名民族品牌,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中国商界的舞台。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知识?
(2)结合材料一、二,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
材料一: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约5.7倍,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的预期目标是下降4%左右。
材料二: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1%,单位GDP能耗1.20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3%。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明确“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结合辩证唯物论分析,党和国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哲理依据。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考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
温家宝总理在欧洲访问时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
时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双方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
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在同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欧既在同一条船上,又在同一座桥上”这一论断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2008年,中国之骄傲,世界之惊叹。江苏省某校高三(1)班师生以“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第一小组成员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
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6分)
第二小组成员在网络上搜索到下列资料:
奥运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北京奥运会期间,有10万场馆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从文化角度,说一说你应从奥运志愿者那里学习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