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①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②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或请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于弈者。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然③长逝。
注:①弈秋:古代下棋高手,秋,人名。②颔:点头。③溘:[kè]:突然。
下列各项“以”和“是以毕生无败局”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是以谓之“文”也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太史某弈   (          )  (2)人皆之(          )
(3)请于手谈一局(          )  (4)病笃 (          )
翻译句子
(1)若无密谱,何以不败?
(2)言讫,溘然长逝。
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请说说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用“∣”划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解释下了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屠自断其  ________ (2)野有麦场  ________
(3)其一坐于前  ________ (4)一狼其中  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1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后面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填空。
(1)《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一句中“以”是“把”的意思。选文中“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乐”是“快乐”的意思,《醉翁亭记》“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加点的“乐”是“以……为乐”的意思。选文中“心乐之”一句中“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往来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折蛇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下面是有关小石潭水描写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对小石潭水进行了描写。听觉上,“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小石潭流水的清脆悦耳;视觉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正面描写潭水之清,游鱼及其影子则是从侧面描写潭水之清。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选段一】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段二】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填空。
(1)古代虚词中,“以”是个多义词。【选段一】中“以衾拥覆”的“以”为“用”的意思;“以中有足乐者”的“以”和《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选段二】中“而以察吾柑”的“以”则和《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以”意思一致,为: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汉语中,“是”多为动词,表示判断。【选段二】“吾赖是以食吾躯”一句中“是”与《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中的“是”的意思相同,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对于富贵,【选段一】借“余”的叙述“ (1)”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对追求富贵者,【选段二】则借卖柑者之口斥之为“ (2) ”:前者谦谦,颇具温厚长者之风,而后者明显见出为文者的 (3) 之心。(前两空填原文中的语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擢:提升,提拔。②工:精巧,精致。③以例:依照惯例。明制,官员任满(一般为三年)之后,需经考察,然后按照考察情况,决定去留升降。自免,自请免官。④侈:多,大。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四僵劲不能动()(2)白玉之环()
(3)能诗()(4)庭学无不览()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其中一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当余从师也; B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所居;
C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D盖得于山水助者侈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古人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古代作家中再找出一位吗?结合他的作品分析一下。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①以陛下()②必能裨补阙漏()
③严闻亮()④亲必罚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两个画线句的意思。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3分)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B.甲文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断句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C.乙文中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廖立、李严的反应从侧面体现诸葛亮一心为国的人格魅力。
D.甲文中诸葛亮是用讽谏的方式向陛下提出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