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核电、煤中加入生石灰、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都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
B.物质变化中炭化、钝化、皂化、酯化、熔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
C.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和共价键均为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
D.农业废弃物、城市工业有机废弃物及动物粪便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 |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电解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 2e— = Ni |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和Zn2+ |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
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是否超标,通过悬挂涂有CuI(白色)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亮黄色至暗红色)及变色所需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汞含量。发生的化学反应为:4CuI+Hg = Cu2HgI4+2Cu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CuI |
D.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一定有Al3+ |
B.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一定有SO42- |
D.向Ca(ClO)2溶液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化学与环境、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
B.“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光学现象 |
C.PM2.5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D.缓解旱情的措施之一是可以用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 |
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离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还原剂是含CN﹣的物质,氧化产物不只有N2 |
B.氧化剂是ClO﹣,还原产物是HCO3﹣ |
C.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
D.标准状况下若生成2.24LN2则转移电子1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