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到顶级群落时,P/R<1 |
| B.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
| 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 D.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于开放 |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 植物都是生产者④ 动物都是消费者⑤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 A.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⑤ |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不可能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
| 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
| C.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
| D.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 |
| 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 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 A.①②③④⑥ | B.②③④⑥⑦ | C.②③⑥ | D.②③⑤⑥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时没有震荡试管 |
|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