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目前栽培的主要香蕉品种是三倍体或多倍体,不结种子,因此无性繁殖成了主要种植方式。长期以来,香蕉生产遭受病害的严重威胁,制约了其发展。为提高其产量,某生物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香蕉。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获得抗病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进行扩增,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 。该技术需要的酶是 酶。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多种,图中所示方法为 。欲检测转基因香蕉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 技术。
(3)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 ,作为标记基因。
(4)香蕉的抗病性状主要存在野生的二倍体香蕉品种中,但绝大多数香蕉抗病性状的分子背景尚不清楚。小组同学认为还可以利用 技术将三倍体香蕉体细胞与二倍体香蕉体细胞进行融合培育抗病香蕉,该技术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 。
下图A、B、C表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请依次写出上图中X、Y所代表的元素:X为,Y为。
(2)图中大分子物质A的中文名称是,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观察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可选用
(试剂),A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3)B具有多样性,若从b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相比,A、B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 ]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物质a是。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
(2)图中的物质b是,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
,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
种。若B、C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则B、C分别是。
(3)物质d是。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 |
第二步 |
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热至60℃的溶液,水浴保温5 min |
第三步 |
将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1 mL,然后 |
实验结果预测: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的正确顺序:,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A图像,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区细胞,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___(填“会”或“不”)发生改变。
(5)若下图E、F、G、H表示该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
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b、c分别是指什么结构或物质:
a;b;c 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及速率,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图1是番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是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中培养番茄的幼苗,图3是图2装置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并记录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想使叶绿体内A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内,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层生物膜。
(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O2。当反应进行到0.5 s时,14C出现在A中;反应进行到5 s时,14C出现在(CH2O)和B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条件)来探究CO2中碳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点。在12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 |
|||||
…… |
25 |
27 |
31 |
37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段获得的。
(4)要测定图2装置中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请简要叙述实验的设计思路:
①设置如图2一样的装置,将该装置。
②控制与图2相同的。
③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液滴刻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