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
——《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三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2)材料三中“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新经济政策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6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22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开幕式。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但亚洲地区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5月1日,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议)就驻日美军整编最终报告达成了一致。日本领导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继续掩盖侵略中国的罪行。请完成:
(1)日俄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对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日本教科书中把日本侵略中国的历次战争原因都归咎于中国。例如教科书中将8年侵华战争描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抹杀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阴谋。试以历史真相批驳日本新教科书的这一谬论。
(3)以上事实反映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日本当前的这些行为?

材料一:1919年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际联盟”无疑是他努力一生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但他能否征服美国呢?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联合国主持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并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二战期间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法案)停止实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危机。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在战后美苏对峙的形势下,西欧诸国被迫依附于美国,又屈从地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世界史》
材料三:1970年美国和英国、西德、法国、日本在工业生产总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如下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
37.8
6.5
10.1
6.5
9.45
出口贸易
15.2
6.8
12.2
6.4
6.9
黄金外汇储备
15.5
4.7
14.6
5.3
5.2

材料四:1970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9%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共同市场(欧共体)对美国出口的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了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
——《世界现代史》
请完成:
(1)威尔逊的理想是否征服了美国?为什么?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西欧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有何重大变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何表现?

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名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文忠公奏稿》
材料三:(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折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鸿章是怎样批驳旧官僚的?根据洋务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2)材料三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变革持怎样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不同对近代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图1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2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请完成:
(1)据图1,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2)据图2,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源自于什么理论?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特点?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美英等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战争虽然结束了,但伊拉克的局势依然十分混乱,战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伊拉克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将会如何,世界在拭目以待。完成下列问题:
(1)一战前伊拉克在哪一个帝国的控制之下?一战后,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中东地区被委任给哪些国家统治?
(2)1960年,伊拉克为什么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举例说明这一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
(3)美国于1991年和2003年两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其实质目的是什么?(4)目前伊拉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认为伊拉克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