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力、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巨大的破坏。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其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战争或许又是国家崛起的契机,客观上有推动作用。也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欧洲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表现出来”,其后欧洲国家不断崛起。根据材料,以下理解和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A.战争就是一把双忍剑,国家间要做好积极的应对
B.战争有利于国家积极应对,以不断发展壮大自身
C.战争带来的系列惨痛,迫使国家正确思考与应对
D.战争能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动经济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
1915年
1920年
1924年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一个“新时代”,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新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该图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下列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

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 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