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1944年7月《新华日报》社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据此,以下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 A.美国民主政治模式影响着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构建 |
| B.美国民主政治模式是近代中国人民竭力追求的目标 |
| C.民主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竭力实现的重要政治理想 |
| D.可知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之一,即要实现民主 |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A.朱熹 | B.程颐 | C.王阳明 | D.黄宗羲 |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
| A.道学 | B.佛学 | C.理学 | D.心学 |
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 B.墨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20世纪50年代,影响着一代中国人奋力拼搏,不愿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名著是
| A.《巴黎圣母院》 | B.《母亲》 |
|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D.《老人与海》 |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时期 |
主题词 |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