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单位是1990 Int. GK$(International Geary - Khamis dollars)
从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16分)
材料一:令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问题(1) 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问题(2) 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迎来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但被称为“夕阳西下时的最后一抹辉煌”。因为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很快由盛转衰,瞬间倒塌,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3)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材料二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该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还有大量的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使得到很多观众的喜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捷音”指哪一事件?康熙帝统治时期,阻碍国家统一的不利因素还有哪
些?举例说明。
(2)材料二能否作为史料来研究康熙帝?请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历史题材作
品的认识?
(3)从纵横联系的角度简要评价康熙皇帝。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明治维新与
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关键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任何他喜爱的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
材料三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必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材料四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恩格斯曾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根据材料一论证恩格斯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利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3)有人根据材料三的表述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王国维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贡献,是从研究王亥之名始。……王国维将“王亥”二字定为人名,这个人名为不少古书所传写,且有不同写法,经发现了甲骨文已有的写法,就可以用之校定古书了。再深入一步,王国维又考定《史记》关于殷商世系的文字,不过是“传闻”或“假想”,这次却得到了证明。这不但说明了甲骨文的发现“使世人知殷墟遗物之有裨于经史二学者有如斯也”,反过来又证明了《史记》关于这问题记载的科学性。
——摘自《国学大师丛书国学研究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之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摘自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材料三启超以为先生盖情感最丰富而情操最严正之人也。于何见之,于其所为诗词及诸文学批评中见之,与其所以处朋友师弟间见之。充不屑不洁之量,不愿与虚伪恶浊之流同立于此世,一死焉而清刚之气乃永在天壤。夫屈原纵不投泊罗,亦不过更郁邑侘傺(抑郁失意)十数年极矣,屈原自沈,我全民族意识上之屈原,曾沈乎哉?
——摘自梁启超《国学论丛王静安先生纪念专号序》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王国维(字静安)的治学思想。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国维体现的人格特质,试分析这种人格特质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