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针对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之所以有相权关系的处理,最为主要的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丞相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不得不作出调整”,当然这也可以说是“皇帝一厢情愿的结果”。以下对题干材料观点的理解和认识,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不可否认,丞相曾经为皇帝分担了诸多国务 |
B.丞相对朝廷的作用越来越小,所以作出调整 |
C.丞相“位高权重”与皇权专制发生严重冲突 |
D.丞相地位的变化,折射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 )
A. |
地域认同 |
B. |
民族政策 |
C. |
艺术审美 |
D. |
华夏观念 |
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
A. |
伦理道德 |
B. |
文字技巧 |
C. |
法律知识 |
D. |
专业技能 |
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
B. |
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
C. |
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
D. |
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
A. |
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
B. |
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
C. |
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
D. |
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世界大乱要求毫不延缓地研究劳资关系中出现的困难,迫使我们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整顿好。坦白地说,在没有承认工人长期为之斗争的基本权利之前,是不可能经常地、稳定地调整好劳资关系的。”这表明( )
A. |
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
B. |
美国国内革命形势渐趋成熟 |
C. |
世界大战有利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 |
D. |
法西斯主义威胁到美国社会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