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在西方教会大分裂时期的胡斯也是基督教史上最著名的“异端”之一,1415 年康斯坦茨公会议定罪胡斯为异端并判火刑烧死,他的殉道最终引发了胡斯战争。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胡斯作为基督教史上的“异端”是波斯米亚地区宗教改革的领袖 |
| B.马丁路德的改革对胡斯改革做出了典范 |
| C.从胡斯的结局可以看出,改革的道路总会有流血与牺牲,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
| D.胡斯的改革对中欧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 A.平型关战役 | B.淞沪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
|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
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
| 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
| C.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 |
| D.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 A.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
|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 |
| C.在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