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体现作者主张(  )

A.“勿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存天理,灭人欲” D.“空谈误国,经世致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B.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封建君主制度的衰亡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仍然存在大量的习惯法

有资料显示,自梭伦时代起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到伯利克里时期则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拥有雅典公民身份。这说明

A.梭伦时代雅典公民权向所有居民开放
B.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C.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为公民范围的不断扩大
D.随着雅典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公民权的限定日益严格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B.《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不高
C.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D.应该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明休宁人汪镗,去“海上业贾”,终于“饶裕自若”,“生子五人,皆强干能世其业”,但他在临终时仍叮嘱其子:“吾家世着田父冠,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欲大吾门,是在若等……”。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徽州地区比较普遍,这一现象

A.导致了重农抑商 B.使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C.提高了商人的的地位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