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 C.金融中心的转移 | D.中国市场的扩大 |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 |
| 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 |
| 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 |
| 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 |
徽商兴盛于明代,清乾隆末年处境愈来愈困难,鸦片战争后加速衰败。徽商的经营理念是“贾道儒行,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了
| A.传统商业和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 |
| B.传统文化与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 |
| C.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 |
| D.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 |
战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
| A.基本一致 | B.正好相反 |
| C.相辅相成 | D.继承发展 |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奠基之作。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
| A.经部、集部 | B.经部、史部 |
| C.子部、集部 | D.经部、子部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
| B.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
| C.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 |
| D.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