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并概括说明变化的特点。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中国的变化“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这些因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国庆六十周年之际,在一部《六十年与六十部》的专著中,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位列第一。有人把这部诗歌称为“开国之绝唱”。
(3)薪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请结合建国初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史料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史料二 农村妇女秋菊历经艰辛的告状后,终于打赢了状告村长的官司,儿子也顺利出生,到2012年,秋菊家又当选为本村第一位女村长。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2分*3点)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3分*2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3分*2点或2分*3点)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2分*3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2分*3点)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3分*3点)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日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又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顾炎武认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选自《日知录》卷十六《经义论策》等
(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并依据所学分析其历史背景。
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 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