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即五一大会的特古斯回忆:“有不少代表认为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低级形式,只有效仿苏联的民族自决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也有人心想独立,但由于已经有了外蒙的前车之鉴,未敢公开发表这类主张。……当时中共西满分局常委张平化代表中共西满分局给出了答案:‘实行自治,争取自决’。”这反映了( )
A.民族自决思想在党内占主导地位 |
B.“左”倾错误影响了民族政策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急迫性 |
D.苏联模式对中共民族政策的影响 |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说:“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他批判了“右倾的表现”的三句话:“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确保私有财产”。指出这些说法是“有害的”,“不妥当的”,“不对的”。这表明()
A.毛泽东进行社会变革的迫切愿望 |
B.新民主主义理论被新的理论取代 |
C.我国开始进入过渡时期,并着手社会主义改造 |
D.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
棉布进口 |
麦粉进口 |
钢铁进口 |
机器进口 |
生铁产量 |
下降38% |
下降20% |
下降15% |
增加20% |
增加20% |
增加30% |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人首次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这说明中国军队( )
A.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的重要战略支柱 |
B.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 |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
D.牵制日军兵力最大、歼敌最多 |
下表放映的是1938年—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
年份 |
新增加企业数 |
1938 |
240 |
1939 |
466 |
1940 |
589 |
1941 |
843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中求生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