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
|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
| 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
|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
| 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海外华侨也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根据上述材料,从下面选取一组与之对应的关键词
| A.民族觉醒 民族团结 全民抗战 |
| B.使命意识 敌后军民 汪洋大海 |
| C.危机意识 武装斗争 战争奇观 |
| D.军民结合 敌后军民 人民战争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
|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 B.经济重心的南移 |
|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 D.南方交通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