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 A.掀起了二月革命 | B.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 C.发表了《四月提纲》 |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
|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 C.百姓皆重商轻农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
|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