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宪法保障下列的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
一、一切公民,除德行上和才能上的差别外,都得无差别地担任各种职业和职务。
二、一切赋税都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三、同样的犯法处以同样的刑罚,不因人而有所差别。
材料二     第二条:凡为能动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公民),必须:
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均摘自法国《1791年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791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法国的沦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工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种植业(%)
100
64
107
畜牧业(%)
100
72
121
粮食(万吨)
7.650
4.519
94.7
牛(万头)
6.060
5.250
102.5
猪(万头)
2.090
1.750
104.3
工业总产值(%)
102.5
14.10
77.39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坦率的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920年与1913年相比,工农业生产情况有何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1925年与1920年工农业总产值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何特点?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体制方面作了哪些改革?
(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敛免役钱,宽富而困民,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篇》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2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8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汉化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奖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分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 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时效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趟列车。
材料二戊戊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一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运动“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时效和意义”的内容有哪些? (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10分)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