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商人准备去南方购买茶叶,从洛阳出发到B点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填写河段的名称)
(4)此河于哪一年开凿?它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隋朝的灭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制,他们提出“无为而治……”。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利克里
依据材料回答。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儒家、法家、道家治理国家的观点有何差异?
(3)请把材料二中的空格部分填充完整
(4)伯利克里所说的“我们的制度”被称为什么?为什么?

国际会议是解决国际重大问题,协调国际关系的舞台,但也有一些国际会议是一些国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请回答:
(1)图一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图二会议召开主要是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哪一地区的矛盾?图一、图二会议的结果构成了什么体系?
(2)图三会议的召开产生的最恶劣影响是什么?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赢得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扬的原因是什么?
(4)上述国际会议中,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手段”的国际会议有哪些?
(5)你认为在国际会议上应如何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人教社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情跨A一九七九年。……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党和政府为实现材料一中的“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经济建设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材料三反映出的问题一起,共同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材料一:“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①上述材料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一强调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强调的核心是什么?
②材料一路线指引下的行动是什么?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③从上述材料中概括一个核心观点并加以评述
(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00字左右。)

读图回答问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其中领袖外交对一个国家的外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图一组)

材料二:(图二组)

对此次领袖外交,西方新闻界称作是 “改变世界的一周” 对此毛泽东却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材料三:(图三组)分别为应联合国要求,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一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部队;中国赴刚果维和医疗分队;南京女警戴铭赴科索沃维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的领袖外交是在什么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具体的外交成果?结合材料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此次领袖外交有什么意义?
②材料二的领袖外交有什么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含义?
③材料三得出那些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