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
D.t1℃时,将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每 |
B.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 |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原子间没有问隔 |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碱的溶液p H>7,则p 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D.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一一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阳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3℃时,将20g固体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70g溶液 |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D.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变化 |
D.在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