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
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 |
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
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 |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这一生命系统层次的是
A.某学校全部鸟类 |
B.甘棠湖中所有的鲤鱼 |
C.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
D.一片森林 |
下列关于使用高倍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薄且细胞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
B.使用高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楚 |
C.把视野调亮了,图象才清晰 |
D.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方可换高倍镜观察 |
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颤藻科)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
D.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绿藻和螺旋藻大量繁殖 |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标本染色较浅,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光孔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④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