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
(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__________(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__________,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碘含量
正常碘组
低碘组
补碘处理组(mg/mL KIO3
0.26
1.30
13.00
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
7.99
37.17
15.17
17.85
20.26

 
(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__________,促甲状腺激素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__________,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
(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但均未__________。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恒定、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常用的试剂是 ,分离色素的方法是 ,将光合色素分离开的原理是
(2)叶绿体中色素含量最多的是 ,它在色素带上呈现 色,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
(3)图甲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_______,c点的移动情况是
(4)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 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 (用字母回答),EF段的限制因素最可能为 。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 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5)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图1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有关实验,图2表示小麦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C0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图3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牛的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据取整数)

(1)从图1中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
(2)图2中的A点表示 ,图2中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吸收量表示)___ mg/单位面积.h。当温度达到 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3)如图2所示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12小时,20℃条件下黑暗8小时,有机物(葡萄糖)的积累量为 mg。
(4)图3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D表示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表示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二为Ⅱ2体细胞中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所在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2)Ⅱ1与Ⅱ2的后代中,理论上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考虑性别);III5与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III7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甲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I代的____________。若III7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生殖细胞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父方/母方/父方或母方)。
(4)请在图二中对Ⅱ2的基因组成进行标注定位。

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共同控制,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根据信息请分析:

(1)基因P、p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豌豆花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杂交组合①中F2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___________。
(3)选出杂交组合②中的F2紫色花植株,自然状态下,其F3中花色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
(4)在杂交组合②中,让F1一株紫色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白色花植株占____________。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该测交过程:

图1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特点。
(2)图2中的B图为_____________细胞,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__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段。
(3)图2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_________(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细胞关系密切。
(4)图一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有何不同? 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