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显示的是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称____________,刺激发生点是____________点对应的时刻,C点时钠离子的跨膜方式为____________。若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则D点会向____________移。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请在图2中正确表示突触后膜接受该递质后的膜电位表现。
(3)医学上常用一些药物来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中的传递,从而造成神经冲动传递功能的改变。从理论上讲,药物可能让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可能)。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

(1)图中所画神经元有___个,其中2是____神经元。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神经元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

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其膜外颗粒为抗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为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它能消灭侵入人体的____,这一过程属于______免疫。
(3)抗体从合成开始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填标号)。
(4)当结核杆菌入侵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细胞内,而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这时,消灭病原体就要依靠________。

正常血红蛋白基因A与镰刀形血红蛋白基因 a是一对等位基因,a基因由A基因突变而来。在疟疾猖獗的地区,如非洲和中东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携带者颇为普遍。下图为两个基因DNA的初段(碱基上的数字代表碱基的序号)

(1)突变基因a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突变基因初段转录的mRNA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突变基因合成的血红蛋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携带者较能抵抗疟疾,解释为什么镰刀形携带者在疟疾流行的地区较为常见。
(5)已知某地区a基因频率为1/10,下图为该地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5号和11号是镰刀形贫血症患者,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4号是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9号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6号同时是红绿色盲携带者,则9号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下图为生物膜结构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物膜模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简述其排列方式与膜透性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在神经元接受适当的刺激时,Y对Na+的通透性增强,从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
(4)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并都能合成ATP。
①在叶绿体中,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在线粒体中,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②植物细胞中合成糖的光合作用、分解糖的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能否直接逆转?__________。细胞是如何确保这一特性实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肝脏细胞膜表面的Y与胰岛素分子结合,细胞合成__________加强,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___________;癌细胞膜上Y明显减少,这一改变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6)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请根据膜的结构特点,说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一项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中(Ⅰ)~(Ⅲ)分别表示不同光照强度、CO2的浓度和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度的影响,(Ⅳ)表示在弱光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速度的影响,其余条件均适宜。请据图分析回答:

(1)(Ⅰ)图中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是上升的原因是
(3)(Ⅲ)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4)(Ⅳ)图曲线表示无论温度怎样变化,光合作用速度却没有变化,其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