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目标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基本收益相加构成。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对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读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市场价格处于A点时,粮食市场供求平衡,能确保粮食安全 |
B.市场价格处于B点时,粮农收益大幅增长,生产积极性提高 |
C.市场价格处于C点时,为防谷贱伤农,政府应适时发放补贴 |
D.市场价格处于D点时,消费者负担加重,粮食需求急剧减少 |
哲学上看,漫画《打倒大师》表明()
A.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一切的过程 |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C.怀疑一切是创新的前提和途径 |
D.促进社会发展需要发扬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选择。其哲学依据是()
A.要正确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 |
B.要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 |
C.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
D.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解决事物矛盾的精髓 |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态势十分严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多年的“一胎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
B.同一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D.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他的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承认这是一个自相矛盾与无所作为的世界 |
B.承认矛盾普遍存在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条件 |
C.充分利用条件,促成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
D.对社会现实应当采取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 |
最近,《爸爸去哪儿2》电视节目异常火爆,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爸爸去哪儿》告诉家长们:你可以行色匆匆,但是,请别走得离家太远、离孩子太远,否则,你远离的是更重要的一份责任。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创新能推动事物发展 | B.联系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
C.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