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以“生活处处是考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生活中随时都会有检验、考查每一个人的时候,这就是“考场”。中学以来,你或你身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不妨把它写出来。
要求: 1.通过对两三件事的回忆,表现一个主题。
2.写一篇复杂记叙文(要有一定的议论或抒情)。
3.标点规范,卷面整洁。  
4.不少于8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命题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材料二: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材料三: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为吸引投资移民,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美国国会提案称“外国人购房超50万美元可获美国居民签证”,这在中国引起强烈关注。
在国际移民大潮中,近几年中国海外移民也呈扩大趋势。中国社科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也成为全球之首。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而只有27.5万人回国,有近3/4的人才流失海外。
你对上述“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幽幽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馥郁芬芳。
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清朝三代皇帝老师翁同铄也曾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