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
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
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
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
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
C.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它们形成简单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
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卤素单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升高 |
某元素的+2价阳离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则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 B.氯化物难溶于水 |
C.离子半径比氯离子半径大 | D.碳酸盐难溶于水 |
溴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利用这一性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I—离子加入到含Br—的溶液中,均可以将Br—氧化为Br2 |
B.将Cl2缓慢通入含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r—、I—的混合溶液中,Br—先被氧化 |
C.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到氯气会变蓝色 |
D.在KBr溶液中加入碘水,发生如下反应:2Br—+I2=2I—+Br2 |
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
A.SO2、O2、N2 | B.HCl、Cl2、CO2 |
C.CH4、H2、CO | D.SO2、Cl2、O2 |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