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宋濂,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①人过。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①讦(jié):攻击。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未讦人过:                   ②召廷臣诘责:___________
景濂:___________            ④箧视之:___________ 
与“忠于陛下”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驾黄鹤返憩 B.其剑自舟中坠
C.土墙凹凸处 D.何有我哉

翻译句子
①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简要说说选文中宋濂和赵普什么相同之处?选段(一)还表现了宋濂怎样的性格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翻译,探究感悟,诗歌鉴赏与诗词默写
将第三题文言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探究感悟:美段欣赏。(注意:两题任选其一作答)
(1)有人说【甲】文第3段是全文最精彩之处。请就本段选择一个角度作简单赏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一段文字精彩在于:
(2)【乙】文第②段“岳阳楼之大观”,虽然简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选择两个词语加以品味。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词语品味:

文言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处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
C.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状高处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不物喜蒙辞军中多务
C.王命急宣而长烟一空
D.满目萧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写,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不同季节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在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后,以对比手法着重表现“今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淡然的心境和气度。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耶?”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日,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①榎(jiǎ)楚:作鞭笞的刑具。②悛(quān):悔改。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脱下。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色愈恭,礼愈至(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其父仅有是儿(4)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益/慕圣贤之道 B.余立侍/左右
C.其子/无如之何 D.寒战/之色可掬

认真阅读【乙】文,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请对两个人教育的方法及行为作点评价。

【古文阅读】
《精骑集》序〔宋〕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奋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淮海集·后集》卷六《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旬朔:两字连用,表示十天或一月。③惩艾:惩戒。④曩时:从前。⑤寻绎:反复推寻。⑥不省:忘记。⑦庶几:希望。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一 见 辄 能 诵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然此自放(2)喜从滑稽饮酒者
(3)数年来(4) 心其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是“败吾业者”的原因;“”说明了《精骑集》得名的原因。

【古文阅读】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时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下列句中的“之”,与“辍耕之陇上”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B.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C.独籍知之耳 D.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下县 ()②闻陈王败()
③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④今欲大事()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译:
② 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译: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