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亡室沈安人传
【明】叶绍袁
沈氏名宜修,字宛君,宪副沈公长女。八岁丧母,即能秉壶政,以礼肃下,闺门穆然,从父少参公甚异之。公与先大夫同籍,雅深契厚,语先大夫曰:“家季玉(宪副沈公字)有女,母亡而条条媞媞如也,长必贤,是有贵征,曷以字若子?”先大夫喜甚,即为余缔缨褵之盟焉。
十六岁,归於余。余少时不甚居家中,即居家中,亦不敢一私入君帏。非太宜人命,寒篝夜雨,竹窗纸帐,萧萧掩书室卧耳。盖太宜人止余一子,且又早孤,然爱深训挚,以慈闱兼父道焉。即通籍后,余夫妇夔夔斋栗,三十年一日也。君因太宜人不欲作诗,遂弃诗,清昼虚寂,兀兀为余录帖括耳。时家季若与余比卢而居,同席而学。余文,妇书之;季若文,亦其妇书之,兄弟相对语此,亦贫士一乐。今我两人俱幸成进士,徼半通之纶①,荣施及妇,而两妇俱于一岁中相继沦韵,天欤?何哉?
有友人计营一椽,私筹于余。余曰: “我母严,我弗敢言,当谋诸妇耳。”试与之言,君曰:“贫友以告急而不能周,愧也。”即脱簪珥鬻数十金予之。余曰:“去此,君箱箧俱空,宁无怨色?”君曰:“恒少君②鹿车布裳,固自可,君何弗及鲍宣?”余喜谢曰:“异日当以翟冠翠翘,霞裾珠帔报若德耳。”君笑曰:“我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且既委身于君,又云何报?”   
君待人慈恕,持己平易,下御婢仆,必为霁容善语,即有纰缪,悉洞原其情之所在,故无撄和之怒,亦无非理之谴。岁荒于潦,佃者相告,余于常额外倍加减去,君更命主计者,改置小量收之。君仁心卓鉴,诸如此类。
往时余所从贷之家,以贷久不偿,恐又复言贷,尽塞耳避走,故自赋归来,仅仅徵藉数亩之人,君或典钗篦佐之,入既甚罕,典更几何?日日益罄,则挑灯夜坐,共诵鲍明远《愁苦行》,笑以为乐。君语我曰:“慎勿忧贫,世间福已享尽,暂将贫字与造化籍手作缺陷耳。”然哉然哉,浸寻三载,家祸频仍,君亦随以身殉之。嗟乎!安得宛君而更与我语贫也。岂不悲哉!  
自两女亡后,拾草问花,皆滋涕泪,兴亦尽减矣。甲戌春病起,犹为尼德安书《西方庵碑文》,遒逸端整,其耽情翰墨如此。拟乙亥秋,书《楞严经》,资太宜人冥福,适遂遘疾,疾竟不起也。九月四日,犹与余对谈,但稍气弱耳。至子夜,息如睡者。须臾,侧卧而逝,不作儿女子片言也。伤哉!   
叶子云:荀奉倩云:“妇人才德皆不必论,故当以色为主。”余之伤宛君,非以色也。然秀外惠中,盖亦雅人深致矣。(有删节)
【注】①半通:即“半印”,下级官吏所用印符;纶:指头巾。 ②恒少君:前汉鲍宣妻恒少君,装送资贿甚盛,宣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少君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与先大夫同籍 ,雅深厚契:交情
B.十六岁,於余归:出嫁
C.悉洞其情之所在原:推究
D.家祸频仍,君亦随以身之殉:殉情

下列句子中,都直接表现沈氏“雅人深致”的一组是(   )
①八岁丧母,即能秉壶              ②兀兀为余录帖括耳
③君何弗及鲍宣                    ④君更命主计者,改置小量收之
⑤共诵鲍明远《愁苦行》,笑以为乐   ⑥拾草问花,皆滋涕泪

A.①④ ⑥ B.②③ ⑥ C.②③ ⑤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不希望沈氏作诗,沈氏于是放弃了作诗的爱好,一心为“我”抄录科举应试的文章,后来“我”中了进士,可是沈氏还没怎么享福就去世了。
B.沈氏变卖了首饰后让“我”拿去周济朋友,当“我”许之以日后的荣华富贵来感谢她的时候,她认为夫妇之间,帮助是本分,勿要提报答。
C.沈氏体恤水荒年租户的收成不好,在看到“我”对租户减租以后,更是告诉收租的人,改小容器来称量收租,可谓宅心仁厚。
D.自从两个女儿过世,沈氏生活兴致大减,有一次抄写《西方庵碑文》和《楞严经》为母亲偷偷祈福,染上疾病竟一病不起。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必贤,是有贵征,曷以字若子?  
(2)盖太宜人止余一子,且又早孤,然爱深训挚,以慈闱兼父道焉。
(3)君或典钗篦佐之,入既甚罕,典更几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①。《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②
[注释]①七十子:孔子办学多年,传说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者七十人,这里是举其整数。②以上三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本段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②。”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①镃基:锄头。②置邮:驿站。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文公①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注释]①滕文公:战国时滕国国君。滕立国于西周初,其地在今山东滕县西南。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②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
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