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1)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2)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馀,更始①败,三辅②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执数③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④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馀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执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3)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后汉书·班彪列传(节选)
【注释】①更始:更始政权,是新朝与东汉之间的过渡政权。②三辅:指长安及其周边地区③执数:执掌(国家政权)的道理。 ④即真:这里特指王莽称帝、建立新朝。
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周之废兴,与汉异      (2)哀、平短,国嗣三绝
故王氏朝,因窃号位    (4)帝闻彪才,因召入见
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
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在句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微,枝叶强大彪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
C.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叹昔秦失其鹿,刘季逐羁之
D.至于成帝,假借外家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

请依据第二段班彪的答话,概括班彪认为汉室将要复兴的依据。
第三段“彪既疾嚣言”,其原因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济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未有他善,见亡国之语耳但:但是,却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夺:耽搁,耽误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
B.过领汝南兵解围太祖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权信,遽烧围走忠诚奋发,吾甚壮
D.怨旷者多,年谷饥俭诚未得高枕治也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2)从文章中找出两处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语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初,虔追①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荟萃》。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日:“郑虔三绝”。迁著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②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该。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氈”云。
[注释]①(chōu):缀集。②方隅:边境。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虔苍黄焚之苍黄:急忙,赶快
B.谪十年坐:因为(这件事)
C.不知广文曹司何在,宰相诉:状告
D.因称风缓,求市令摄:掌管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郑虔多才多艺的一组是()
①虔善图山水,好书
②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
③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④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⑤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日:“郑虔三绝。”
⑥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郑虔搜集当代史事,私修国史,在偷窥者向朝廷告发后被贬职十年。
B.郑虔担任广文馆博上后,因没有修好被雨淋坏的馆舍,结果职务被废除。
C.安禄山叛乱后,郑虔被胁迫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伪职,叛乱平定后受到牵连。
D.郑虔写的《天宝军防录》文字简练,叙事详尽,受到当时的读书人的推崇。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翻译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勣,本姓徐氏。初,李密亡命在雍丘,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密拜勣为东海郡公。
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勣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绖,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十七年,高宗为皇太子,转勣太子詹事。太宗谓曰:“我儿新登储贰,卿旧长史,今以宫事相委,故有此授。”太宗又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总章二年,寝疾,寻薨。及葬日,帝登楼望柳车恸哭。 勣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
(节选自《旧唐书·李勣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己功,以富贵邀:求取
B.朝野之义:义气
C.太宗尝闲宴,勣曰顾:看着
D.寝疾,薨寻:不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从不居功自傲。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作为富贵之阶,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B.李勣颇重旧情。他用奇计打败了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孝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C.李勣以称职闻名。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入京师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情师道不传也久矣
C.衡乃诡对出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
D.阉竖恐终为患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一人夜亡,告之

下列各句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不拘于时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累召不应”中的“召”,“公车特征”中的“征”,“征拜尚书”中的“拜”,都是“征召”(某人去做官)的意思。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再迁为太史令”中的“迁”,表示升官,“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的“徙”,指一般的调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