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印象派大师莫奈
“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对象是一个不落俗套的油画、腊笔画和其他绘画展览。主办人是一群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朋友。这群青年叛逆者的作品,着色怪异,下笔粗放,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端严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群众不但前往讪笑,甚或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一个好讥诮别人的评论家就用此题名挖苦那群画家,称他们为“印象派”。
从经济上着眼,画展完全失败,一张也没有卖出。但这种新作风的画自此有了名,后来竟响彻全球。自此之后,印象派作品风魔了千百万人,大家不惜重金争购。如今,莫奈那一小幅海景至少值200万美元。
莫奈劝他的朋友就用评论家送给他们的诨号做画派名称,以示反抗,并于不久后成为这一画派公认的领袖。他那壮健的身材、浓密的棕色长发、炯炯有神的黑眼睛、蓄须的清秀面庞,处处充满了自信。他坚持大家继续用同一风格作画,让法国人学习欣赏他们的作品。他比任何画家更着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他说:“光是画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画“空气的美……但这是不可能的。”莫奈毕生致力绘画那些不能画的东西,他的精品中有许多是一瞬即逝的美丽景物——持伞少女后面天空中有浮云掠过,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那吹送浮云的微风,在浪花飞溅岸岩的海景里嗅到空气中的盐味。
莫奈1840年生于巴黎。不久,全家迁往曼诺第。他的漫画才能为风景画家布丹赏识。18岁时,布丹邀他同往户外写生,那时管装颜料刚刚发明,户外写生还是新鲜玩意。莫奈起初不以为然,后来方知师法自然之妙,认为户外写生确是风景画家最好的作业方法。他以出售漫画的积蓄,去巴黎学习艺术。那时莫奈还没有发展他那革命性的印象派技巧。有好几幅画都获得了官方巴黎沙龙的接受。
1867年夏天,莫奈在创作上有了极高成就。为了要画阳光在水面闪烁和树叶颤动,他采用新法,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密布在画布上,从远处看,这些点和线就融为一体了。那时还未命名的印象主义画法,就在那年夏天诞生。普法战争结束后的1871年冬天,他带着妻儿到塞纳河上的阿乡德尔市居住了6年。莫奈每天自晨至暮都在户外写生。不论阴晴寒暑,他都不在室内工作。塞纳河冻封了,他在冰上凿孔置放画架和小凳。手指冻僵了,就叫人送个暖水袋来。他在海上美岛沙滩上作画,因大西洋风势疾劲,便把自己和画架缚在岩石上。
他以同样刻苦的精神应付生命中的逆境。1878年,他们的次子米歇尔出世,妻子患重病。莫奈既要看护病人,又要照顾婴儿和洗衣做饭,还得抽空在街上兜售油画,虽然幅幅都是杰作,但所入微不足道。第二年,妻子溘然长逝。
1886年在纽约举行的画展,展出莫奈的精品45件,这是他生命上的转折点:他的作品成为收藏家猎取的对象,自己也成为名人。1888年连法国也公开承认了他的地位,拟颁赠“荣誉勋章”给他,他忿然峻拒,绝不向传统低头。
1880年的一天,在巴黎市外75公里的席芬尼,他和继女白兰在屋后山坡作画。画的是夕阳下的干草堆。15分钟后,光线变了,使他无法继续,他大为苦恼,于是叫白兰回家去再拿块画布来,不多时,他不得不再换一块。著名的“系列”油画就这样地产生了。莫奈一年四季,晨昏早晚都画这个干草堆,出门时带着十几块画布,随光线或天气的改变而一块块地换着画。
莫奈晚年最得力的朋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法国总理克雷芒梭。当莫奈的目力日渐衰退,常因力不从心而忿怒地把画布割破时。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理便从内阁办公室赶来劝这位老人。“画吧,画吧,不管你自己知道不知道,会有不朽之作的。”克雷芒梭没有说错。莫奈为纪念第一次大战休战献给法国,在巴黎橙园陈列的《睡莲补壁》油画,公认是莫奈最超卓的作品。
莫奈使世人学会了新的看法。他的朋友塞尚说得好:“莫奈只是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原载[美]《读者文摘》中文版,宋长春推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为了画出著名的“系列”油画,莫奈一年里随光线或天气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换画布,画出了不同光线下的干草堆,终于达成目的。 |
B.1874年在巴黎举办的画展,由于所展出作品的题材都不随时尚,画的都是简朴的日常生活,且着色怪异,下笔粗放,导致完全失败。 |
C.莫奈充满自信,在画展中的作品广受讥嘲后,仍然坚持继续画展的绘画风格,他的这种不落俗套的创作,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 |
D.在画展遭遇失败后,莫奈为了要画阳光在水面闪烁和树叶颤动,他采用新法,将幽暗的色彩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密布在画布上。 |
E.莫奈以刻苦的精神应对创作中的艰难与生命中的逆境,他曾把自己和画架缚在岩石上以完成创作,在妻子患重病后艰难地维持生活。
(2)根据莫奈的创作经历及文章有关内容,简要说说印象主义画派的特点。
(3)莫奈的事迹给我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文章结尾处写道,“他的朋友塞尚说得好:‘莫奈只是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如何理解塞尚的话?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这些传说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在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们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样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寻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这些传说中的人”所指的一种人是( )
A.“以思想与强力称雄”的人 | B.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
C.毕加大佐与蒲尔民族 | D.不幸的人们 |
下列表现不属于“这些传说中的人”的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
A.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蹉跌而不改初衷 |
B.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 |
C.既有顽强的毅力,更有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
D.汲取名人的勇气做自己的养料,心灵得到求助而走向成功 |
侧重表现“内心为之碎裂”的一项是( )
A.在悲惨的命运之中不能成功 | B.贫穷与疾病缠绕自身 |
C.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 | D.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与“我们周围的空气多么沉重”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 |
B.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 |
C.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 | D.打开窗子吧! |
不是造成“我们周围的空气多么沉重”的原因的一句是( )
A.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
B.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 |
C.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
D.人类喘不过气来。 |
结尾把“自由”与“英雄”放在一起,对其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是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的斗士,他将自由与英雄连在一起。 |
B.欧罗巴空气重浊,自由受到限制,英雄要担当患难,不能缺少自由。 |
C.凡英雄总与自由相关,没有自由就没有英雄,自由与英雄同在。 |
D.没有自由精神,就没有伟大的心灵,就不能在患难中进行超人的奋斗。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有人以为,只要拿起毛笔蘸了墨汁在宣纸上一挥,写上几个汉字就是书法了,甚至自称是书法艺术。其实,称得上“艺术”需要有“艺术性”,更需要有个性的创造力。若以现代的艺术概念来衡量,是应该对实用性的书写和艺术性的书写做点区别的。书法艺术是对书法的高要求,书法是对写字的规范化要求。书法艺术应体现书写者的人格和文化的双重魅力。而一般的书写者只是在写“字”——这是文字的功能。书法是以“法度”来规约书写者,而书法艺术则比法度的要求更高。显然,书写者(写字)不必具有书法和书艺的丰富因素,而书艺则必须包含书写和书法的因素。字外无字,写字匠所为;字外有人文,书法家所为。自古及今大量的书法作品严格说来只是“书法”和“写字”。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一定会集中透露书写者的生命感动与文化趣味以及书写习惯。
中国书法艺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母体是汉文字,故人们往往将书写的内容当作书法艺术的内容,这是一个误会。书法艺术的内容在于书写的意与法的艺术性,要落实到“法”的美,而不是落实到“字”的是与非上。中国书法是形式上极为简约的艺术,它利用流字,寄生于汉字,但它有相对独立的生命。文字内容(文学性)可以引导和升华书写艺术,使意与法得到更完善的发挥,但从本质上而言,“字”的内容不是“书”的内容。“字”决定实用功能,“书”法(写意)决定欣赏功能。虽然历史上的书法存活常常两位一体,但是,在今天从学术立场不妨进行区别认定,不要混淆。从本质上说,艺术的精神含量决定了艺术品性。“字”“写”得好不好,标准可以不同,但“字”的“写”是书法之成为艺术的关键。因而,从传统的立场而言,理解书法的关键,在于理解书宽与性,理解对象何以“书写”和为何如此“书写”以及“书写”的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是一次生命节奏和文化程序的探索、体验;而创造书法艺术是一次不可重复的视觉心理运动。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感觉体验到不同的生命和文化力量,其中有无尽的活泼力量让人感动。书法和其他视觉造型艺术有个显著不同:它受制于一个母体——汉字。但是对艺术的书写而言,是不同的文化生命个体对汉字标准形态的不断“试对”和“试错”的过程。而书写本身就是一个对自我意思的“试对”和对他人规范的“试错”过程。其实,理解书法比理解绘画难多了。中国书法的美妙不是人人都能轻易体认的。
(摘自《光明日报》)根据文意,下列对“书法艺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是对写字的高要求,需要有艺术性。 |
B.书法艺术应体现书写者的人格和文化的双重魅力。 |
C.书法艺术比“法度”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创造力。 |
D.书法艺术应集中体现书写者的文化情趣和书写习惯。 |
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着重表述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应体现书写者的人格和文化的双重魅力。 |
B.人们往往将书写的内容当作书法艺术的内容,这是一个误会。 |
C.书法与其他视觉造型艺术有显著不同。 |
D.中国书法的美妙不是人人都能轻易体认的。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对实用性书法和艺术性书法并没有明确的区别。 |
B.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古代的书法作品并不能称得上是艺术。 |
C.为体现书写者的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书写者可以不考虑书写的内容。 |
D.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创作出具有同样人格魅力和文化魅力的书法艺术 |
作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洲发现巨大金字塔
提到金字塔,人们自然会想到埃及和南美的著名金字塔,而近来在欧洲也发现巨大金字塔的消息立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2006年4月16日,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开始了被认为是金字塔的巨大丘陵的发掘调查工作。据说,被命名为“太阳金字塔”的这个丘陵,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位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西北大约30公里的维索科小镇。在这个海拔差不多的丘陵,其中的维索奇卡之丘,在初期的调查中发现,其45度倾斜的四个角具有完备的金字塔形状.专家从人造卫星摄影的照片中发现,附近还有两个同样金字塔形的丘陵高地。
指挥该项发掘调查工作的是研究南美马雅金字塔长达15年的当地民间考古学家塞米尔•奥斯马纳吉奇。他指出,维索奇卡金字塔丘陵因为风化严重,所以其原形才没有保留下来,因它具有南美“阶梯式金字塔”特征,所以,其被命名为“太阳金字塔”.在奥斯马纳吉奇的指挥下,在对“太阳金字塔”的发掘中很快就发现了覆盖在金字塔外壁的巨大石板。石板堆积成几层,石板被研磨过,大概长4米、宽12米,估计每块重量达10—20吨。而且,在丘陵底部附近,还发现了人工挖掘的地道。据推测,这个地道把3个丘陵连接起来。当下到这个地道差不多250米时,地道由于塌陷被堵塞。在调查中还发现地道里有巨大的沙岩,岩上有似箭头、“E”及羽毛样的神秘文字。
欧洲考古协会会长安尼•哈丁认为:“它们完全是自然的东西”,并否定金字塔之说.长期研究埃及金字塔的地质学家巴拉卡特博士,进入现场考察后却对“太阳金字塔”之说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丘陵的基础部分”正对着东南西北的方向,而且“发掘出的石板由人上研磨过”。另外就是“在堆积的石板之间有白色物质”.据说,这与用于吉萨大金字塔的粘合物很相似.随后,巴拉卡特博士还在附近调查了另一个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在普塞维卡之丘下)并认为丘陵两侧面的阶梯状构造是人造物.
据说当地已接受埃及金字塔研究权威扎西•哈瓦斯的建议,开始组织更专业的考古队进行发掘。众所周知,以往在欧洲已经确认不存在金字塔。那么,这次在波黑发现的所谓金字塔,究竟是什么?是什么时候谁建造的呢?中世纪的维索科,是波斯尼亚的首都。据说,公元2世纪,由波斯尼亚王建造的城堡就在这里.
近年,德国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如果按照人类学家的说法,大约在7000年前,人们就已经迁入维索科.据当地的传说,在上古时代,丘陵的周围已经存在着高度的文明了,但由于洪水而崩溃了.包括“太阳全字塔”在内的金字塔形之丘,也许就是那个消失的古代文明的遗迹吧.目前,“太阳金字塔”作为UNESCO(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候补名录也被列入调查项目之中。
(选自《奥秘》2007年第1期)下列有关文中“太阳金字塔”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太阳金字塔”位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西北大约30公里的维索科小镇,它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
B.塞米尔•奥斯马纳吉奇指出,维索奇卡之丘之所以被命名为“太阳金字塔”,是因为其具有南美“阶梯式金字塔”特征。
c.“太阳金字塔”外壁覆盖有被研磨过的巨大石板,石板大概长4米、宽12米,估计每块重量达10--20吨。
D.地质学家巴拉卡特博士肯定“太阳金字塔”之说,并认为“太阳金字塔”的粘合物与吉萨大金字塔的粘合物相同。下列不符合考古学家塞米尔•奥斯马纳吉奇调查发现的一项是
A.在丘陵底部附近,人工挖掘的地道把附近的3个丘陵连接起来。
B.丘陵底部附近地道里的沙岩上有似箭头、“E”及羽毛样的神秘文字。
c.覆盖在金字塔外壁的巨大石板堆积成几层,而且石块被人工研磨过。
D.维索奇卡之丘45度倾斜的四个角因风化严重其金字塔原形没有保留下来。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欧洲发现巨大金字塔的消息对以往在欧洲已经确认不存在金字塔一说产生了冲击。
B.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对“太阳金字塔”发掘调查工作已经开始并且有了一些发现。
c.维索奇卡之丘附近还有两个同样金字塔形的丘陵商地,其中之一被称为“月亮金宇塔”。
D.包括维索奇卡金字塔在内的金字塔形丘陵是已经消失的上古时代古代文明的遗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遗传工程树——潘多拉之盒?
为使树木能够在更高的海拔生长,或产出更多的水果,或更容易地转变成纸浆,或更快地成材,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力求更多地改变树木的基因。
此外,遗传工程树的支持者还指出新型树种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树种大有裨益。例如,采伐新型树种能够使传统树种免遭砍伐。还有些人说,如果20世纪初美国栗树枯萎病爆发时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就可能使美因栗树免于濒临灭绝。
然而评论家却把这些森林群落的最新成员称为“弗兰肯斯泰因怪树”,认为这些有可能产生有害变种的树种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美国自然主义者约翰•缪尔的“尊贵君主”松树也许会被实验室制造的巨树所取代。正当中国和巴西对松树和苹果树进行遗传工程改造时,美国的论战已经超越了实验室、象牙塔和试验林的边界,
南卡罗来纳州南方林业网络的负责人佩里说:“我们观察到美国的土地正在遭受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南部。自然系统正不可避免地面临永久性改变。”美国南部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利用始于1986年首次种植遗传工程烟草之时,而美国科学家在此前l0年才刚刚找到通过截取和粘贴DNA片断改良基因的方法。
现在,对森林进行整治时,关键问题不在于如何种植新的树种,而在于是否该这么做。南部——美国成长最快的纸浆生产地——最有可能成为种植商用试验林的地区。美国农业部收到100多份申请,要求使用遗传工程树。即便在金考公司(Kinko’s)这样的用纸大户表示不再使用遗传工程产品的情况下,这一技术仍然大行其道:
联合国批准种植比普通树木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遗传工程树,以抵消过度的工业排放。为抵抗虫灾,夏威夷官员批准种植防虫番木瓜树。虫灾几乎使当地的种植毁于一旦。新的树种已经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国防部命令对树木预警系统进行研究——例如,有些树木的树叶在遭受生化袭击时会变色。与大豆、小麦等转基因农作物不同的是遗传工程树生长在野生的环境中。
忧虑之一是试验树种的种子会附在野生环境中扩散,改变森林的原有面貌。但科学家告诫,这并不意味着新树种的种子会缓慢入侵,最终存活下来的树木须保留长寿必需的基因。树木基因专家吉姆•赫姆里克说:“在新树种野化的过程中,新的基因物质也许会有不同的表现,或者根本就不会显现出来。”
除潜在的环境影响之外,这些树也会影响木材的商业用途。如果某些用来造纸的木质较松软的树木在林中出现,锯木厂可能会在无意间将它们锯下当木材使用,最终发现它们过于松软,无法制成有用的板材。赫姆里克说:“还是保守一点好。需要有人来提醒我们警惕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尽管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选自2004.4.18《参考消息》)下列对“遗传工程树”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能在更高海拔生长,或产出更多水果,或更容易转变成纸浆,或更快成材的树种。 |
B.能在被采伐时使传统树种免遭砍伐的新型树种。 |
C.可能产生有害变种的森林群落的最新成员,被称为“弗兰肯斯泰因怪树”的树种。 |
D.在实验室通过截取和粘贴DNA片断改变基因的方法培育的树种。 |
下列不属于文中生物学家“自然系统正不可避免地面临永久性改变”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10年前刚刚找到改良基因的方法,美国南部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利用就已经开始了。 |
B.美国南部有可能成为商用试验树的种植地和纸浆生产基地,且农业部又收到100多份要求使用该树的申请。 |
C.联合国批准种植比普通树木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遗传工程树以抵消过度的工业排放。 |
D.防虫番木瓜新树种使夏威夷的番木瓜树免受虫灾,巨大的经济效益让人们看到了改变自然物种所带来的美好前景。 |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和巴西的遗传工程树研究刚起步时,美国土地上已是成片遗传工程体,且早被商业利用。 |
B.遗传新树种现在已经不是如何种植的问题,而是在对森林进行整治时,该不该种的问题。 |
C.遗传工程树通过种子扩散到野生环境中后,最终存活下来的树能够保留长寿的基因。 |
D.遗传工程树通过实验室的培育,然后使它生长在野生环境中,形成人工的商业经济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