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理解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①促织②,夜深篱落③一灯明。
【注释】①挑:逗趣。②促织:蟋蟀。③篱落:篱笆。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画面。
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花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
文言文阅读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鸟飞绝”“人踪灭”是什么意思?
诗人柳宗元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三、四两句描述了村寨的哪些特点?
作者用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列问题。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诗歌的第②节与第①节有怎样的联系?第②节去掉,诗歌会受到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