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理论、量子力学理论都是对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方法,根据对它们的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所以s电子做的是圆周运动 |
B.3px、3py、3pz的差异之处在于三者中电子(基态)的能量不同 |
C.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可以有多个,它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
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 |
B.能说明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NH3+H3O+=NH+4+H2O |
C.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 ="==" 2H2O(g) △H=-484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2kJ/mol |
D.已知中和热为-57.4kJ/mol ,则NaOH(aq) +CH3COOH(aq)=CH3COONa(aq)+H2O(l);△H =-57.4kJ/mol |
“暖冰”是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某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 的FeCl2溶液,则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
B.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
D.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SO2通入足量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
B.从上述过程中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H2SO4 |
C.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为1∶1 |
D.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
B |
用同一电路测定等浓度的盐酸、醋酸两溶液的导电性 |
比较盐酸、醋酸的相对强弱 |
C |
测定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 |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NA个硅氧键 |
B.100mL 18.4mo1·L-1硫酸与足量Cu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92NA |
C.0.1L 3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NA |
D.将0.l mol FeC13滴入沸水中可制得0.1NA Fe(OH)3胶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