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其中不正确的有
| A.只有①② | B.只有①③ | C.只有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乙烷(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乙酸乙酯(乙酸)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苯(乙酸)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④乙醇(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和冰醋酸 |
|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
|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
| D.试管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
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
B.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C.“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蛋白质,加热会使其变性 |
| D.苯与HNO3的反应和乙烯与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
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6H10O5)n
葡萄糖
乙醇
乙酸乙酯
|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
|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
| C.酸性高锰酸钾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 |
| D.在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mol蔗糖可以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 |
B.甲苯( )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
C. 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
D.CH3—CH CH—CH3与C4H8互为同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