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满足题中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共2小问,每空2分,共12分):
(1)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含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① ;② ;
③ ;④ 。
(2)A、B两种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与足量氢气加成后均可生成2—甲基丁烷。与溴水充分反应后,A的生成物中每个主链碳原子上均有一个溴原子,B的生成物分子中,只有两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则A、B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A ,B 。
(1)AgNO3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2)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反应后溶液存在的离子有,其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氨水的浓度a0.01 mol·L-1(填“>”、“<”或“=”)。
(3)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
B.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
已知:N2O4(g) 2NO2(g) ΔH="+57.20kJ" · mol-1
在100℃时,将0.100molN2O4气体充入1L恒容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浓度进行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时间(s) |
0 |
20 |
40 |
60 |
80 |
c(N2O4) /mol··L-1 |
0.100 |
c1 |
0.050 |
c3 |
c4 |
c(NO2) /mol·L-1 |
0.000 |
0.060 |
c2 |
0.120 |
0.120 |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______;从表中数据分析:
c1c2 (填“>” 、“<” 或“="”" )。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N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 N2O4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E.反应体系中NO2、N2O4的体积比为1:2
(3)若起始时充入NO2气体0.200mol,则达到平衡时NO2气体的转化率为a;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减小NO2的浓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NO2的浓度
E.再充入一定量的He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 的方法研究。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向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6molH2,反应达平衡时生成NH3的浓度为1 mol·L-1,并放出Q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 __。
(1)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和NH3·H2O两种溶液,用等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恰好中和时,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则有:V1V2(填“>”、“<”或“=”)
(2)常温下,等体积、等pH的醋酸和硫酸溶液中:c(CH3COO-)c(SO 42-)填
(填“>”、“<”或“=”)
(3)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Ksp(AgCl)(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0.10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则 NH3·H2O的电离程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共12分)(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7.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
③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 2Fe(s)+3CO2(g)△H=—24.8kJ/mol
3Fe2O3(s)+ CO(g)==2Fe3O4(s)+ CO2(g)△H=—47.4kJ/mol
Fe3O4(s)+CO(g)==3FeO(s)+CO2(g)△H= +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