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评论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
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到1957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2分)
(3)材料二 小刚同学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列表如下,请你帮他完成
类别 |
内容 |
改革篇 |
农村: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 20世纪90年代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B |
开放篇 |
1990年开发与开放 C ,作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
D 篇 |
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随着人类联系的加强,侵略与抗争、冲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常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是什么事件?有人说,1500年前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你说明理由。
(2)指出材料二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该死的联盟体系”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写出材料三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概括史料的主要观点。列举一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4)材料四中“两大组织”指的是哪两个组织?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什么政策?据材料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
制度的建立和调整需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又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但是,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 ‘恐惧’本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设计方面的文献名称是什么?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英美两国政体的确立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显著特征。它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3) 材料三中罗斯福谈到的“恐惧”是指什么?罗斯福为克服“恐惧”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新政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了西方,给予了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概括)
(2)近代中国也发生了一次与明治维新性质相同的改革,名称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谈谈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今天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 “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制度?该制度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以后确定的?
(2)材料二中涉及“美利坚”的革命战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那个国家?在革命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法律文献?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的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2007年是我党建军8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
(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②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③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