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
阅读材料,请思考:
材料一 史书记载:双方盟约以后,边境贸易兴旺,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西夏与宋议和后,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1)请写出材料一中“双方盟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宋与辽、西夏的议和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

《耕获图》              南宋海船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注解:上述经济繁荣的重要地点分布在苏州、广州、四川等南方城市或地区,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这些城市和地区。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的“注解”说明了宋代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3)右图中设置的宣政院辖地,

将哪一地区变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力量对比: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力量对比变化导致了哪次战争的爆发? (1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图二反映了在政治上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所学指出,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3分)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请你归纳出科学技术的作用。(1分)

中欧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三国,先后访问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对于此次访问,各方给予了高度评价。(7分)
【开拓的欧洲】
材料一 :“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在内。”
(1) 这位航海家是谁?他的开拓探险带来了什么贡献?(2分)
【战争的欧洲】
材料二:宣言的签署,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
(2) 材料二中的“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指的是什么战争?使联合国军互相合作、互相配合的“宣言”是指签署的哪一文件?该文件的签署具有怎样的意义?(3分)
【联合的欧洲】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3) 根据材料三对“欧共体”的描述,以及后来“欧盟”的成立反映了欧洲联合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中欧合作】
材料四:在访问期间,李克强表示,希望借助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进一步推进亚欧关系友好往来,加强亚欧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同发展。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倡导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是什么? (1分)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索任务:(共9分)
步骤一 :走进历史,欣赏“和谐”篇章。
(1)列举一个中国唐朝出现的“太平盛世”局面。 (1分)
(2)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政治主张。 (1分)
(3)“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李冰,他修建的____________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1分)
步骤二:体验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3分)

(5)任选上述一幅图片说明其反映的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如何有效地解决该问题?(2分)
步骤三:感悟历史,描绘“和谐”人生。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谈谈你的设想。(1分)

20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曾发生两次世界大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呈现】
材料一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以夺取那里丰富的战略资源,并控制主要交通线。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
材料三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 某会议内容
材料五 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约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庆典,同俄罗斯人民一道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普京总统发表致辞。他表示,“卫国战争的胜利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将欧洲人民从希特勒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中国作为亚洲反抗军国主义的主战场,付出了千百万生命的代价。历史警惕未来,我们今天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
——2015年5月9日人民网
【问题探究】
(1)一战前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一个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1914年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直接使“欧洲陷入一场灾难”。请指出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和偶发事件分别是指什么? (2分)
(2)为了扫除材料二中所述“障碍”,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1分)
(3)材料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的“某会议”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四归纳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战场中哪一战役的胜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具有决定作用?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以史为鉴】
(6)当今世界人类依然面临众多的危机与挑战,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宗教矛盾、地区冲突、贸易争端、环境问题是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时期,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明朝时期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语)。……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紧闭国门……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更深的危机,清帝国终于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材料三

说明:图1为《新航路开辟图》, 图2为三角贸易,图3为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汉代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试举例说明。唐朝时“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谁?
(2)“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3) 进入近代,欧洲文明强势崛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明强势崛起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