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      。
(4)主持人要求挑战者用一句话来评价唐太宗的统治,请你帮他们写出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小明编写了一首诗歌:“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埃及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材料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1)材料一中“上海的小楼到南航起航”指的是中共历史上哪一重大会议?此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周恩来是在哪次起义后说这番话的?该起义有何意义?
(3)率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的领导人分别是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图中“三湾”这个地方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有何影响?
(4)材料四所说的“远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远征”从哪个根据地出发?这次远征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远征”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李鸿章反思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运动的主张是什么?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运动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地位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属于哪一派别?他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领导这场“革命”的政党是哪一政党?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请你分别说说理由。
(4)材料四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得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哪些变化?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
问题二: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运动?请列举该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该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问题三:图三反映的是事件发生在巴黎和会后,此事件的名称和时间分别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四:在图三所示历史事件影响下,结合图四回答,上海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此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列举一个参加的代表。
问题五: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迎来了世界各国的友人,此次世博会中国政府总投资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纪录,同时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结合以上图片,对比今昔,说说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材料五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一: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的内容是出自哪次运动?这一运动是哪一政治派别领导的?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问题五:材料一到材料四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问题六:材料五中的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一: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你对材料二中“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和“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的理解。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列举甲午战争期间两个战役。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问题四:今年全国上下都在纪念甲午战争多少周年?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问题五:根据材料四, 举出中国近代“反入侵”的两个例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