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教育是人类继承经验、改造社会的重要环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考工记》多被认为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籍。该书开宗明义“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于此同时,墨家、农家等设学收徒传授技艺,在《管子》《荀子》等书中关于职业技能传授也有着“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的记载。
(1)指出《考工记》中的经济思想与商鞅经济思想的不同。概括在当时职业技能传授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国民政府的民众识字运动的官方宣传材料中,将大众的识字与三民主义能否实现直接挂钩。在民间,经过知识分子的着力提倡而正在日趋普及的白话文正成为推行平民教育的利器。“定县实验”就是1929年晏阳初带领数十位大学教授、博士在河北定县进行的以教育、生计、卫生、自治为主题的农村改革活动。晏阳初的献身精神和他的活动筹款能力,使定县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到1936年,定县有散布各处的平民图书馆、阅报所、问字处、图书担,有491种《平民读物》。定县农民参与戏剧、篮球、足球等活动,与传统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定县似乎处在一个“人造环境”中。后在战争威胁下,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学会被迫南迁。
——摘编自徐秀丽《平教会扫盲活动的历史考察》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定县实验”的认识。
在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以下重要节点。

1862年《莫雷尔法案》
提出了改变以欧洲学术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联邦政府赠予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
1917年《史密斯——休士法》
开始着手建立军事职业教育体系。
20世纪40年代
军事产业职业教育中受训人数达986055人
1982年《合作训练法案》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与私人和民间团体共同参与制定的职业训练法案。法案强调为贫困、残疾、失业等困难群体提供职业培训
1994年《2000年教育目标》
提出了每个美国成年人必须要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有充分的能力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百年发展的历程”解读材料信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问题:
材料一: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七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等,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六年间,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而这六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六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极大倾斜。
材料二: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人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必须尽早尽快把我军武器装备搞先进、搞强大。在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儒海《武器装备发展停滞的教训——甲午黄海海战舰艇对比与启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就吸取了这一教训,请举一例说明。
(2)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材料二认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仍然要吸取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认证。

读图,回答问题。

(1)的出现,都与战后哪个资本主义强国一直推行的对外政策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分别对该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与194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主要国家所占比重的比较: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上述变化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怎样的联系?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
(3)依据材料三,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试图解决哪些问题?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