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
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的政治主张 | B.小国寡民的理想 | C.唯物主义思想 | D.朴素辩证法思想 |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 B.社会环境变化 |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
C.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
《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这段话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 B.因材施教 | C.有教无类 | D.学、思结合 |
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