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说法,不能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
| A.“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
| B.“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
| C.“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
| D.“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对这一材料最妥当的解释是()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 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综合平稳发展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 C.工业革命成效非常明显 |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终于确立 |
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
|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
|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