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向a、b两支带支管的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光亮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没过铁片,均塞上橡皮塞,两者支管用U形管连接,U形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相平),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
B.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腐蚀 |
C.U形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
D.U形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
B. |
|
C. |
|
D. |
|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 |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C. |
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D. |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丙与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3:18 |
B.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
C. |
参加反应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D. |
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保证实验的安全、顺利完成,要特别注意一些操作事项。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事项,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B. |
粗盐提纯中蒸发结晶,要边用酒精灯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将水蒸干为止 |
C.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将点燃的过量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或广口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
D. |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待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才能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 |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
O 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
B. |
|
C. |
Fe 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
D. |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