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星隐曜 曜: (2)去国怀乡 去:
(3)沙鸥翔集 集: (4)宠辱偕忘 偕: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翻译下列句子。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水的“美”。 |
B.选文①、②两段在内容和情感上形成了对比。 |
C.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D.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
请结合名人事例,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
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
3.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 B.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
C.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 D.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
B.因请寓宿,手抄归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C.嗜读书,束于贫货恶其弃于地也 |
D.仕不足以匡君福民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
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二)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王欲舍.所携人舍:舍弃
本所以疑.疑:犹豫
芬阴.呼歆阴:暗中
念.单车远行念:挂念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译文: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景象 |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骑马 |
C.随波而逝.逝:去,往 |
D.珠翠罗绮溢.目溢:满,充满 |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则玉城雪岭迹天而来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D.以此夸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
古诗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四时之景不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