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些能较好吸收和发射红外线的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锌等)通过特殊工艺织入纤维,然后用该种纤维制成的内衣,称之为红外保暖内衣.对于红外保暖内衣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比较,某人设计如下实验:
①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
②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保暖内衣除材质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实验步骤.
③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通气散热效果强弱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红外保暖内衣时,不宜选用的洗涤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弱酸性洗涤剂”“弱碱性洗涤剂”或“中性洗涤剂”).
(2)若该人跳绳后腿部发酸,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了________.
(3)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可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需改进的具体方面(写一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______________;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________;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
(4)我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爱护水资源是我们的应尽义务.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同时还要防止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 生活中不使用含磷洗涤剂② 禁止施用农药化肥
③ 生活污水经净化后再排放④ 禁止在江河边倾倒垃圾
⑤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⑥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请举一例,说明你如何节约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 名称 |
钠 |
镁 |
铝 |
硅 |
磷 |
硫 |
氯 |
氩 |
元素 符号 |
Na |
Mg |
Si |
P |
S |
Cl |
Ar |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元素符号______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______________;
(3)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a=______,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
(6)某饮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这里Na、K、Ca、Mg是指_______(填字母)。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金属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 H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N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N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面是物质构成的知识网络图,请你填写图中空白: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序号填空,产生氧气的有______。
(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3)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
指标,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下列哪项含量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可吸入颗粒物
(4)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空气中PM2.5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戴口罩 b、禁止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5)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氨气(NH3)与N2、氢气(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物质 |
H2 |
N2 |
O2 |
NH3 |
沸点 |
-252℃ |
-195.8℃ |
-183℃ |
-33.35℃ |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现有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氧气;③水;④氦气;⑤二氧化碳;⑥氢气。
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生产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3)露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存在________。